近日股票配资排排,电影《东极岛》全国上映
以极具冲击力的视效场面
引领观众沉浸式感受
视觉的震撼与历史的厚重
银幕之外
关于真实的历史事件
舟山渔民的海上生活
还有一些“彩蛋”等你来了解
永不沉没的记忆
1942年,载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
日本货轮“里斯本丸”
在舟山群岛附近被美军潜艇击沉
战俘被封锁在船舱内
命悬一线
“里斯本丸”号(资料照片)
危急关头
目睹沉船舟山渔民
冒着生命危险
先后出动小渔船46艘65次
划着小舢板闯进大海
奇迹般地救起了384名英军战俘
并且在荷枪实弹的日军登岛搜捕战俘时
帮助其中3人隐蔽下来
彼时,岛上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渔民们常年三餐不继、半饥半饱
然而,面对那些饥饿悲伤、衣不蔽体的战俘
他们送出了仅有的粮食和衣服
甚至珍藏的鸡蛋和鱼干
幸存英军威廉•班尼菲尔德
多年后在纪录片《 里斯本丸沉没 》里说
“我还记得那个渔民给了我半块萝卜吃
那是我一生中吃到最美味的食物”
另一位幸村英军丹尼斯•莫利生前更是直言
“中国渔民是真正的英雄
没有他们,他不会活下来”
2005年8月18日,英国老兵查尔斯·佐敦(左一)与在当年“里斯本丸”号事件中参与救援的老渔民陈永华拥抱。
2019年10月20日,“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后人在舟山向当年参与救援的渔民林阿根(已故)老人表示感谢。
历史记得沉船的悲怆
更铭记着舟山渔民
在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
幸存战俘们提到
“如果不是中国渔民积极施救
将会有更多人死于这场海难”
舟山渔民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档案。
刻在基因的信条
这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救援
从不是孤例
世代向海谋生的舟山渔民
在与变幻莫测的风浪搏斗中
孕育了包容大气
重义轻利的性格底色
历史记录了舟山渔民无数个英勇的瞬间
早在南宋的《开庆四明续志》里
就记载了700多年前
舟山花鸟渔民
救起一船6名高丽商人的故事
这份血性与善良
纵贯古今,从未褪色
“浙岱渔11492”船
船长沈华忠和船员们
在2021年、2024年海上作业时
两次遭遇附近船只沉没、船员落海的险情
毅然决然斩断价值近40万元的蟹笼
两次壮举,共救起32名落水船员
今年8月5日,在舟山东极岛
有2名游客不慎落海
在风高浪急中
当地渔民王裕斌和杨小平
毫不犹豫跳海
奋力游向游客,将落海游客救起
“救人一命,天上一星”
这句刻在渔民骨子里的谚语
言简意深
无论来自何方
海上遇险
必当全力相救
这是舟山渔民血脉里的本能
更是代代守护的信条
向海谋生的新章
时光流转,当年简陋的小舢板
已进化成了现代化的大轮船
舟山也从当初的小渔村
蜕变成为现代化海洋城市
渔业从近海走向远洋
从单一捕捞向全产业链发展升级
2024年,舟山市远洋渔船有近700艘
远洋渔业船员近2万人
远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02亿元
按计划,今年渔民人均收入
将突破5.27万元
为提升渔民海上生活品质和安全保障
舟山市持续发力
不断推广老旧渔船改造
聚力打造新一代高标准渔船
渔民们的生活舱焕然一新
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直饮机、图书角
一应俱全
改造后的生活区。
渔船接入“浙渔安”系统
实现“宽带入海”
彻底解决通信难题
还有北斗导航、视频监控、AI识别加持
让航行更安全、捕捞更精准
引领船的驾控台,右上角为AI摄像头。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远洋渔民慢性病
舟山市实施长处方政策
门诊处方医保用药量
最长可至一年
并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安排专职医生跟船开展医疗服务
破解了远洋渔民医疗和药事需求难题
“浙普远98”船上搭建了一个小型医疗站,手术室、药房、诊疗室、病房等一应俱全,船上还配备了X光拍片机、血常规检测仪、远程视频会诊系统等。
还有25个偏远海岛实现
“菜篮子”商品配送全覆盖
外卖服务甚至能触达
周边海面船只
普陀沈家门渔港码头渔船整装待发。
从“出海三分命”到“向海谋幸福”
舟山渔民的故事
还在浪尖上续写
近日,舟山近2500艘特许作业渔船
结束休渔,扬帆起航
出海平安
满载而归
这是对乘风破浪的渔民
最朴素的祝福
也是对那段跨越时空的善意
最绵长的回响
来源:农民日报综合央视新闻、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网、浙江宣传、舟山发布、每日舟山、竞舟新闻等
图片:视觉中国、新华社、潮新闻客户端等
监制:卢静 编辑:李忆宁
保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